2022-04-27
《钢铁产品质量分级白皮书(2021)》于4月27日在京正式发布,有80多家钢铁企业100多名代表参会
《钢铁产品质量分级白皮书(2021)》是新材指数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科技发展中心联合发布的第二份质量分级年度报告,是对2021年钢铁产品质量分级工作的总结,并包含6份钢铁产品的分级排名,以及8家典型钢铁企业排名画像。
2021-08-16
韩国浦项到访钢研新材交流质量分级
双方探讨了深入合作的可能性,在高层互访、多领域战略合作方面都表达了进一步合作的愿望。
2021-01-05
南钢“数字研发及材料数据库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
由北京钢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建设的南钢“数字研发及材料数据库平台”已经在南钢私有云上线。该平台通过整合企业的标准、产品、研发、新品质量数据和研发检测资源、能力,构建南钢大数据管理应用平台,从而实现企业产品对标/定制、研发数据关联共享、焊材智能选配、质量滤波/管控、云检测/云制备等服务。
质量分级走进沙钢
受沙钢集团邀请,中国船舶工业协会谭乃芬副秘书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姜尚清主任、李煜处长,中国钢研数字化研发中心苏航主任、北京钢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李灏总经理等一行6人赴沙钢交流钢铁产品质量分级及质量滤波问题。
2020-12-22
重磅!《钢铁产品质量分级白皮书(2020)》正式发布
12月15日,新材指数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技术发展中心联合发布年度报告《钢铁产品质量分级白皮书(2020)》。
2020-11-18
中国科学院发布《2020研究前沿》丨附全文下载
《2020研究前沿》报告遴选展示了 110个热点前沿和 38个新兴前沿,覆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11大学科领域。报告显示:在11大学科领域整体层面,美国仍是最为活跃的国家,中国继续排名第二,英国、德国和法国分列第三、第四、第五位。
2020-11-10
工信部《钢铁产品质量分级评价与示范应用》项目民用轴承钢质量分级方案通过评审
11月6日,国家工信部首个质量分级专项——“钢铁产品质量分级评价与示范应用”项目民用轴承钢分项方案审查会在河南洛阳召开。民用轴承钢分项方案顺利通过评审。
2020-10-26
高通量3D打印-开启材料研发新模式
2020年10月,钢研新材基于3D打印技术的高通量制备设备,成功实现了4种梯度材料共16组材料成分的同步打印。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标志着国内首个基于激光选区熔融(SLM)技术的金属高通量制备设备正式走向应用。
2020-09-22
钢研新材总监潘涛教授应邀参加原材料行业质量技术应用交流
钢研新材技术总监潘涛教授应邀参加并做专题演讲《基于用户需求的产品质量分级评价》
2020-08-25
关于网站恢复正常运营的公告
8月25日,新材道全球钢材高端云服务平台结束升级维护,恢复正常运营。
2020-08-15
鞍钢邀请钢研新材探讨企业技术竞争力和产品质量提升
自《新材指数2020世界钢铁企业技术竞争力排名》发布以来,宝钢、鞍钢、南钢、邢钢、河北文丰等上榜企业纷纷以不同形式与质量分级技术团队展开交流。
2020-08-11
钢研新材技术总监荣获第十届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
热烈祝贺钢铁研究总院教授,钢研新材技术总监潘涛荣获第十届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
2020-08-03
2020世界钢铁企业技术竞争力排名,中国企业跻身三甲
8月3日,新材指数(SteelRanking)发布2020世界钢铁企业技术竞争力排名,共5家企业入围,其中国内31家,国外19家。 中国2家钢企跻身前十,其中中国宝武集团位列第三,鞍钢集团位列第九。
2020-07-28
网站停服升级维护的公告
8月5日开始,本网站停服升级维护,期间请登录www.matdao.com访问。登录信息不变,订单信息不变,服务不变。
2020-07-24
工信部《钢铁产品质量分级评价与示范应用》项目热轧带肋钢筋质量分级方案启动
国家首个质量分级专项——工信部“钢铁产品质量分级评价与示范应用”热轧带肋钢筋分项质量分级方案启动及宣贯会召开。中国钢研集团数字化研发中心苏航主任出席并讲话,《钢铁产品质量分级评价与示范应用》项目负责人、钢铁研究总院潘涛教授参会并发表意见,北京钢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主干成员参加会议。
2020-07-16
产品质量分级的推出对于钢铁行业具有什么意义?
钢铁产品质量分级帮助用户单位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优的产品和服务,同时维护和发展良好的、长期稳定的供应商合作关系,有利于用户单位自身的长远发展。对于生产企业,依据产品质量分级能够了解自身短板和所处行业层次,并且通过“产品质量滤波模型”加强自身质量评价和管控,最终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层次。
2020-07-15
材料淘宝——材料云端制备、检测服务平台
7月13日,新材道云检测平台更新版正式上线,新增材料检测第三方撮合服务、材料云制备服务。
2020-05-22
关于举办“第十届全国材料热动力学计算技术应用 培训会”的通知
为促进材料热动力学计算技术在新材料研发中的应用,中国钢研数字化研发中心、钢铁研究总院、瑞典Thermo-Calc Software AB将于2020年7月4-6日联合举办“第十届全国材料热动力学计算技术应用培训会”。北京钢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会议。
2020-03-03
钢研新材“钢铁材料产业链应用大数据平台”入选工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以钢铁研究总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北京钢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南钢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兰石重装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重型装备工程研究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申体提交的“钢铁材料产业链应用大数据平台”项目作为“工业大数据融合应用领域重点行业方向”入围工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2020-02-19
新材道:助力加工制造业线上复工 开启免费模式
新材道作为钢铁研究总院窗口平台,在复产复工大潮来临之际,决定与企业共克难关,将材料数据库、数据私有云全面开启“抗疫”免费模式,为企业输送技术营养,助力企业“零投入”快速复工。本次活动至5月31日,在此之前注册新材道,享受材料数据库、数据私有云免费服务,体验在线检测和定制的方便快捷。
2019-12-25
钢研新材召开2019年度第二次董事会、股东会
2019年12月19日上午召开了北京钢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届股东会第五次会议及第一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
2019-11-26
钢研新材总经理走访天津重型装备工程研究有限公司
北京钢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航教授、总经理助理李灏博士,运营部部长侯雅青博士一行走访天津重型装备工程研究有限公司、重型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2019-11-14
钢研新材道全球钢材高端云服务平台介绍
2019-11-01
工信部《钢铁产品质量分级评价与示范应用》项目启动
要通过质量分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北京钢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在该项目主要负责质量分级的数据处理和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以及产品质量升级滤波技术开发和评价等。
2019-10-21
钢铁研究总院潘涛教授应邀参加中国(唐山)国际钢铁冶金工业博览会并发表主题演讲
2019年10月14日至17日,2019第三届中国(唐山)国际钢铁冶金工业博览会在唐山南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钢铁研究总院潘涛教授受邀参观了博览会,出席2019中国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并发表《钢铁产品质量分级与质量滤波》主题演讲。
2019-09-10
南钢“数字研发及材料数据库平台建设”项目启动
北京钢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南钢数字研发及材料数据库平台建设”项目正式在南钢启动。钢研新材提出的“@Steel材料云”概念,是基于“钢研·新材道”公有云协议建立的,面向企业新产品研发、产品质量提升需求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企业产品全球对标定制”、“主材-焊材智能匹配”、 “企业研发数据关联共享”、“新产品质量滤波/管控”“云检测/云制备”等功能模块。能够大幅提升企业新产品研发能力和质量管控能力。
2019-09-04
钢研新材参与组织工信部“质量分级技术试点应用”项目申报成功
钢研新材参与组织工信部《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质量管理和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质量分级评价技术试点应用项目,并申报成功
2019-08-26
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赴长三角地区调研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生产及应用情况
钢研新材总经理苏航作为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参加调研
2019-07-26
钢研新材道英文版正式上线丨【MATDAO】 We come for you !
2019年7月25日,经过数月的精心筹备,钢研新材道全球钢材云服务平台国际英文版(www.atsteel.com.cn)正式上线
2019-07-23
《钢铁产品质量能力分级规范》CISA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首批《钢铁产品质量能力分级规范》第1部分至第3部分,共三个团体标准于2019年4月28日正式发布。为了向全行业及用户宣传和贯彻该系列标准的内容和主旨,加强该系列标准在产业链的实际应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质量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于2019年6月11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质量分级团体标准宣贯会。
钢研集团首个成果份额创新基金项目颁发证明书
2019年4月23日,中国钢研科技集团首个成果份额型创新基金项目“特钢材料数据库云服务平台”在新材料大楼举行成果份额证明书发放仪式。
第九届全国材料热动力学计算技术应用培训会及材料集成计算技术应用培训会圆满结束
2019年4月20-22日在上海大学举办了“第九届全国材料热动力学计算技术应用培训会”及“材料集成计算技术应用培训会”。此次培训会是由钢铁研究总院(CISRI)、瑞典Thermo-Calc Software AB(TCSAB)、北京钢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大学联合举办,旨在促进材料热动力学计算技术及材料集成计算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
京ICP备18048761号